
你知道,古时候的那些文人闲暇之余,会做些什么?
你想说是纵马游玩、抑或品尝珍馐?
或是勾栏听曲、还是抚琴品香?
【资料图】
这些,都是!但也不全是.....
今天咱们“品藏”就要和大家来聊聊这些古代文人雅士独特的把玩趣物——“掌中清玩”。
在这个微风徐来的五月,一起遨游在古人的文玩雅兴之中。
在这第一期,我们将从古代铜镜揭秘开始。
说起铜镜,你会想到什么?
是不是那面黄黄的隐约中可以透出丽人倩影的圆形铜器?
非也,非也!
今天我们将顺着时间长河,
追随那些铜镜的故事。
说这些之前,咱们一起先来理清一个概念。
什么叫做“清玩”?
咱们说“清玩”,你肯定要问:是清代的玩具?非也。“清玩”是古代文人在清闲之时,能让其思绪畅游的可玩、可赏、可听、可闻、可品之物。
想想身上佩戴的古玉花钱、书房云烟袅袅的品香炉具、绕梁三日的清音古琴、掌中可握可赏的华丽古镜等等,这都是清玩。
这些小玩意甚至到现今,在你的周边也会时常看到。
因为,这从古至今,就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,寄托了一种精神状态。
那今天我们所说的古铜镜。
它的生活方式和代表的精神状态又是什么呢?
听听咱们的特约嘉宾——上海收藏协会的顾老师,他怎么说?
这铜镜其实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艺术品,
如今虽已淡出了历史舞台,
但你知道吗?
铜镜在古代其实另有意义。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咱们要先从一个汉字说起。
这个字就是:鉴。
这也是,铜镜在古代的称谓。
在战国之前,那会镜子并没有问世,那时候的人们熟悉都靠水中倒影,
所以这时候盛水的器皿被称为“监”。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是这么介绍这个“监”字的。
“如同一个人侧跪在盆子边上照自己的影子。”
这些早期的“监”,隐约中就带着点明镜自省的意味。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金属冶炼技术成熟,
那些“水镜子”,慢慢地转变成为了铜镜。
使用方便,不易损坏,
此时的铜镜也称为“鉴”,是不是有点那个味道了?
从人在器皿中的水看自己,转变成为了人在铜镜中看自己。
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,铜镜逐渐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与象征,
看看现在咱们对于镜子的运用,
出去面试前照个镜子,展露肌肉自恋时照个镜子,
准备演讲时候照个镜子,约会之前照个镜子。
别看你现在是这样,古代时的文人雅士也是这样。
这就是古往今来镜子的正衣冠的由来。
宫廷镜 景泰蓝
那这些和“明镜高悬”又有什么关系呢?
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用镜子来隐喻自省、廉洁、镜戒呢?
这就要从一面神镜和一个传说,说起。
晋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
“ 高祖初入咸阳宫 ,周行库府……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。
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;
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硋;
人有疾病在内,掩心而照之,则知病之所在。
又女子有邪心,则胆张心动。
秦始皇常以照宫人,胆张心动者则杀之。”
这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,
这卷内容说的就是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,能照见人心的善恶,
唤作秦镜,又叫咸阳镜。
秦镜
这枚铜镜的神奇之处在于其不仅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和疾病,
甚至能照出人的邪念。
而断案需要明察秋毫,若是真有秦镜高悬于公堂之上,
自然能洗冤涤屈。
若有这么一枚既隐喻着明察秋毫,
又意味着公则生明的精神图腾高挂于审案的公堂之上。
那会是多么符合当年老百姓的愿望,符合当年朝堂的期望。
所以,公堂之上有了“明镜高悬”的牌匾。
而咱们的铜镜也有了自廉、自省的隐喻。
千年历史,铜镜,潜移默化中也就变成了廉洁自省的精神图腾。
当然,这枚秦镜是古代千万铜镜中的一枚,在这个铜镜展中,
每一枚铜镜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,
十日镜的后羿射日、
海兽葡萄镜的大唐传奇、
四凤八牡丹的元朝后宫秘史。
这些就留在下一期,我们选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的来聊一聊吧!
上观号作者:上海黄浦
标签: